开云官方在线入口> 企业新闻 > 开云(中国)

鲁南行 枣庄人眼中的“鲁南机遇”

来源: 日照日报 
 
  本报记者 管锡云 孟庆连 刘新英 李敏
  枣庄,印象中的一座煤城。

  枣庄人曾自嘲“满城煤炭尽‘招灰’”。看来,资源优势带给枣庄人的“喜”,与环境代价带给枣庄人的“痛”,相伴相生。

  面对“一体两翼”的区域背景,枣庄人在思索些什么?在谋划些什么?在期盼些什 
么?从临沂赶往枣庄的路上,记者不停地被这些问题“折磨”着。

  在随后与枣庄主导宏观经济研究的专家、旅游业界负责人、产业界人士的交谈中,一个立足“鲁南机遇”、着眼运河特色的城市概念,彻底颠覆了记者的原始印象。

  “枣庄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,经济结构单一,但矿产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,鲁南机遇已经摆在面前,枣庄必须作出自己满意的答卷。”枣庄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于保华,一语道破了枣庄上下正在进行的思考主题。

  由此,“鲁南机遇”已经成为枣庄人谋发展的关键词。

  2008年新春伊始,枣庄围绕鲁南区域动作频频亮相,引人注目。目前,枣庄城市发展史上规模空前的专题调研已经展开,剑锋直指“鲁南机遇”。

  调研涉及鲁南区域4大课题,而尤以枣庄发改委旗下的课题——《枣庄在鲁南经济带建设中的地位作用、产业发展及战略选择研究》最为瞩目。课题从谋划新思路、对接新举措、产业选择、重大项目布局等方面切入,13个成员部门全力介入,分赴省内外相关市地,认真分析比较优势、潜在优势,初步研究成果已引起枣庄上下的关注。

  “‘鲁南机遇’事关枣庄的城市前途,我们既要加快对接,更要科学先行。”于保华深有感触。记者注意到,根据调研结果,枣庄的“鲁南定位”已经成型:实施“传统产业新型化、支柱产业多元化、新兴产业特色化”战略,发挥煤化工基地、大型物流运输、资源城市转型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等功能,在区域融合中谋求城市新突破。

  据了解,枣庄相关部门正在加紧筛选重点项目,以求尽快提报纳入鲁南发展规划。项目涉及农产品深加工、能源及煤化工基地建设、机械制造、商贸物流、加工制造业、高技术产业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,相关部门积极向省里汇报,一批产业发展前景好、科技含量高、支撑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项目浮出水面。

  在积极融入鲁南地带的过程中,煤化工成为枣庄谋求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亮点,备受枣庄决策者的关注,得以加速推进,进而构建起国内领先的技术体系,在鲁南发挥资源优势中起着旗帜作用。

  兖矿、新奥、枣矿等企业集团,以做大甲醇为起点,做深醋酸,储备开发二甲醚、烯烃前沿产品,形成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的新型产业。同时,不断拉长煤气化、煤焦化产业链,开发医药中间体、化妆品中间体、香精香料等一系列精细化工产品。

  资料显示,枣庄目前在建煤化工项目11个,总投资为75.3亿元;拟建煤化工项目8个,总投资约190.9亿元。据悉,这些项目投产达效之后,枣庄将成为我国最具竞争力的煤化工基地之一。

  与其他门类不同的是,枣庄旅游业在融入鲁南地带中,充当了产业先导力量,率先纳入区域一体化格局,区域融合的叠加效应日趋显现。早在2006年9月,枣庄就成为鲁南五市旅游联盟发起者之一,深深刻下了产业积极融合的轨迹。

  市场互动,线路对接,客源互送,效益共赢,自身旅游资源优势淋漓释放,旅游市场相互开放,旅游“篱笆”依次取消,无障碍旅游区域初步建成,旅游政务、资讯网站实现了资源共享、友情链接,旅游成本实现最低化,精品线路不断推出。2008年,枣庄推出的“春溢枣庄”、“水韵枣庄”、“榴香枣庄”等特色品牌,成为区域联盟中的精品,吸引了游客的眼球。

  如今的枣庄旅游眼界进一步拓宽,聚合步伐超越鲁南,融入淮海经济协作区旅游联盟,合作区域已经扩大到22个城市。采访结束时,枣庄市旅游局副局长董叶茎还不忘告诉记者,枣庄41家旅行社,家家都与日照有联系,在枣庄人眼中,日照是旅游的首选地。在旅游联盟中,日照是一条受欢迎的热线。

  城市发展需要机遇。机遇如今已经来到家门口。透过鲁南这扇开放之窗,枣庄人的视野豁然开朗,思路豁然清晰,观念豁然解放,近50年的厚重累积与沉淀和着鲁南经济带强劲的发展节拍正欲喷薄。(本报5月9日枣庄电)
 

 


全国统一服务热线:4001-0539-56